預制菜發展怎么樣?生鮮企業為何看好預制菜?
發布時間:
2021-08-11 18:34
來源:
目前,大部分人對預制烹飪的理解仍然是“料理包”左右,而料理包則是媒體多次的黑幕報道,在消費者心目中已經成為“不良食品”的代名詞。因此,當人們聽到預制料理時,可以有條件地將預制料理和料理包反射地等同起來,但事實上,這是完全不正確的!
從產品上看,目前的預制菜大致可分為四種主要產品。打開包就能馬上吃的食品,加熱就能吃的食品,熟食加熱的半成品,生料加熱的即食凈菜。
在銷售渠道上,預制菜分為兩種主要模式。
一個是TO C的概念,食品企業或餐飲企業,通過工廠加工半成品,在超市、餐廳、電商平臺等渠道銷售給客戶。
例如,受疫情影響,2020年有很多餐廳從自救加入預制烹飪銷售行列,屬于具有暫時性和隨機性的To C模式。
另外,還有純TO B的概念,即中央廚房為了滿足餐飲業,特別是連鎖餐飲企業的需求,制作半成品料理包,再熱銷售給餐廳賣場。
當然,這兩種模式的界限并不明確。例如,一些企業通過電商、賣場通過C端和渠道提供給餐廳。
新鮮企業為什么很喜歡看預制菜?
方便合算
預制料理也被稱為“半成品料理”,一般是指區分目前炒好的料理模式,利用標準化流水作業,對烹飪原料進行事前準備、加工制作、衛生、科學包裝,簡單料理或直接開封食用的料理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,這種無需洗碗的料理越來越受到消費者,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喜愛。
在業界,目前的預制菜根據深度加工和食用性可分為四大類。其中,烹飪包屬于預制烹飪中的即食食品,其他三種是即食食品,即烹飪食品、即食食品。
即食食品是開封后可以直接食用的預制調理產品,可以概括為“打開包裝即可食用”。也就是說,烹飪食品是經過比較深入的加工,保存為冷藏或常溫的半成品材料,可以立即放入鍋內調味,屬于半成品預制烹飪范疇,可以歸納為“熟料加熱調味料”食品。也就是說,梨食品是指洗滌、分割等初步加工的小鮮肉、新鮮純菜等,一般以生菜為主,烹飪者需要自己調配各種調料,炒熟后可以食用,可以歸納為“生料加熱調味料”食品。
市長/市場誘惑和門檻
預制菜并不是什么新鮮事。
早在20世紀60年代,世界上第一臺快速冷凍機在美國成功試制,各種預制料理起源的美國開始商業化經營。
20世紀80年代,日本、加拿大和一些歐洲國家也開始出現預制料理。日本的預制烹飪在20世紀70年代末、80年代初高速發展,每年以20%以上的速度增長。
上一頁
相關新聞